教育改革实践

发表时间:2018-04-13 14:16

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一系列领创全国的教育改革经验、被国内外专家交口称赞的创新实践,既为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独特的路径借鉴,也昭示了现代教育公共治理的前行方向。




▲ 海曙区以广济中心小学为试点举办首次创客走校活动




2016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一群特殊的客人走进了这里的学校。他们是英国教育部访华考察团。


谈及此行的目的,考察团团长、英国教育部学校事务部长尼克·吉布坦率地说,中国基础教育在全世界都很有名,上海学生的PISA成绩全球第一,这让他们很好奇,他们想到中国更多的地方一探究竟。就这样,考察团一行带着探寻的目光来到海曙区。


在海曙区,考察团走进宁波市实验小学,到不同年级听课,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学生和教师的表现让他们印象深刻。他们似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临别时,尼克半开玩笑地说:“我想再‘绑架’一些中国教师去英国教书。”


这样一次耐人寻味的国际交流,某种意义上既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折射出宁波市海曙区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立足于‘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的目标,我们提出‘品质教育成就品位海曙’的发展愿景,努力让‘学在海曙’成为最亮的城市名片。”海曙区教育局局长郁建军说。


今天的海曙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到校外教育都全面发展,积淀形成了在国内具有独创性的典型经验,“全国现代学校制度先进实验区”等一批“国字头”改革成果,让“海曙经验”“海曙智慧”成为当下教育综合改革的“现象级事件”。



“海之梦”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16年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海之梦”让孩子快乐遨游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许多人更关心的是,课外负担减轻后,学生课外究竟该干什么?


在海曙区,一项坚持5年、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健康、快乐地度过课外时光提供了极具创造性、操作性的经验借鉴。


多年前,学生的校外教育就进入海曙人的视野。“过去每到假期,学生领到一张社会实践活动卡,但家长和社区对此并不热心。假期结束前,许多家长纷纷到社区突击盖章。”海曙区教育局社教办的尹黎老师说。


问题引人深思,怎样彻底解决“5+2=0”的痼疾,也为盲目的假期“补习热”降降温?


2013年,海曙区一项全新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出炉了,以西门街道为试点,在辖区内5所中小学开展改革尝试。


“项目在启动之初就从名称、标识、运作、保障等方面做了系统性设计,我们称之为‘海之梦’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尹黎介绍说,“‘海之梦’一语双关,既代表着海曙的梦,也寄托着孩子的梦。”



宁波市达敏学校学生在花卉市场认识花



与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比,“海之梦”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学校、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联结起来,通过整合优质社区资源、开发实践岗位、招募志愿者、学生自主应聘、“用人单位”录用、学生实践体验等流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过去一说到社会实践,不是去风景名胜,就是走到外省市甚至走出国门,但“海之梦”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我们首先对社区内的资源进行摸底,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挂牌成立社会实践基地。”社区教育助理杨红雁说。


经过摸底,人们惊喜地发现,社区内可以利用的资源还真不少,银行、超市、面包店、药店、书店……都是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理想场所。“项目实施前,我们为每个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购买了人身保险,这也打消了一些单位的安全顾虑。”杨红雁说。


许多企业很快从中尝到了甜头。被评为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的单位,区里隆重宣传表彰,新闻媒体上门采访,还在家长和社区有了好口碑。巨大的广告效应,吸引着更多单位主动参。


每到假期来临,海曙区都会举行一次大型的青少年社会实践现场招聘会,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大学毕业生招聘会。每个“用人单位”列出需要的社会实践岗位和招聘条件,三四千名中小学生拿着“简历”游走于各个招聘摊位,热门摊位前还排起了长队。


一个女孩没有应聘到心仪的岗位,当场伤心地哭起来。妈妈安慰说,将来的社会竞争就是这么激烈,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从现在起磨炼自己。


“无论成功失败,对学生都是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尹黎说。


因为是凭着努力争取来的岗位,学生们格外珍惜,无论是餐厅服务员、银行接待员、超市引导员,他们都尽心尽力,在真实的职场体验中锻炼能力。


一项关于“海之梦”的调查显示,65%的孩子表示假期过得很充实、很开心;88%的孩子表示比起那些“补习班”,社会实践更有价值;56%的家长表示,孩子通过社会实践变得懂事了,体贴父母了,会与人沟通了。




海曙中心小学学生凭乐学积分卡到星荫超市换取学习用品2




5年来,海曙区挂牌成立了近300个社会实践基地,实现了辖区内学校的全覆盖,先后为7000多名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而“海之梦”也走出海曙,走出宁波,成为一项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只有在真正的大海里,才能学会高超的游泳本领。”郁建军意味深长地说,“‘海之梦’让孩子们在生活的广阔海洋里快乐遨游,享受成长。”


更重要的是,在“海之梦”的引领下,一个全社会支持参与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和谐氛围正在形成。


如今的海曙区,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都更加注重与社区、家庭的沟通合作。区教育局专门出台意见,提倡教师进行“有温度、接地气”的上门家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个性化教育。以家校合作为基点,全区推广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教育议事会”制度,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同时,真正增进了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获得感。




佐藤学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一年前,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受邀来到海曙区。原定稍作停留的他一来到海曙外国语学校,立刻被吸引了。他改变了行程,在这里逗留了一整天,举着摄像机走遍了每一间教室,记录下课堂的点滴细节。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佐藤学?在与当地教师的交流中,佐藤学用一句话评价这所学校给他的感受——在这里,他看到了“温暖而有深度的课堂”。


实际上,这所打动了佐藤学的学校,建校不到6年。6年前,面对刚刚创办的学校,怎样让这里的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懂得如何“与世界相处”?怎样让一所新学校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校长薛瑞芬正是从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办学方向。


“佐藤学提倡构建‘学习共同体’,我们又因地制宜进一步提出创建‘微型合作学习共同体’,简称‘微共体’。”薛瑞芬告诉记者。


什么是“微共体”呢?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分成4人为单位的小团队,这个团队既是课堂学习的共同体,也是班级管理、校内外生活的共同体。


“它既有别于传统的学习小组,也优于普通的合作学习,是一个紧密型实现协同学习、深度学习的学习共同体。”薛瑞芬认为。


6年来,“微共体”让海曙外国语学校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既让每个学生在充满“安全感”的课堂上得到自主发展,又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亲密合作、相互欣赏。


一件小事最能说明“微共体”带给学生的变化。一次班级竞选中,学生A竞聘花草管理员失败了,非常伤心。竞聘成功的学生B见此情形主动跟老师说,学生A平时很喜欢花草,比自己更适合这个岗位。于是,学生A成了花草管理员。但教师欣慰地看到,学生B经常帮助学生A做好这项工作。


“在‘微共体’里,学生们‘竞而不争’,既具有分享精神,又懂得责任担当。”薛瑞芬说。


与学生们一样,在海曙外国语学校,年轻的教师团队也结成了教师“微共体”,实现“抱团发展”。


一个班级的科组教师就是一个微共体,每个科组教师都是学生导师,协助班主任做好育人工作。”青年教师张丽莉说。也因此,学校在教师评价中更加凸显对团队的评价,让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团队支撑。




教师节表彰会美德教师




在学校引导下,这里的家长也结成“微共体”。家长讲师团、家长护苗队、食堂义工团、亲子共同体等“微共体”组织,催生出许多新型家校合作载体。


6年来,“微共体”成就了一所优质学校,让海曙外国语学校的教学质量跃居全市前列。2017年底,他们的“微共体”协同学习项目获得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颁发的全国“优秀创新奖”。


在海曙区,各个学校在课堂教学上已经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良好教育生态。各校通过开发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如,广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以“广济底色,快乐成长”为导向开展“底色教育”,开发“厚仁、培勇、启智”三大课程体系,形成“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社团”课程群落模式,培育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像这样基于校情的课程体系,让一所所学校迎来新发展。同时,海曙区通过“月湖之约”教研活动、“课堂节”、学区学习共同体等载体,让教师们共享受着专业发展的幸福。


多年来,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也是海曙区一块闪亮的教育品牌。2017年,海曙区承办全国幼儿园课程建设高峰论坛,以园本课程体系建设为特色的“海曙经验”让同行眼前一亮。


“从回归儿童立场出发,我们创设了充满真味、趣味、野味的‘三味课程’,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会探究、释放天性。”海曙区启文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邵爱红说。


作为教育局举办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启文幼儿园以园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短短10年迅速成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宁波市六星级幼儿园。在这里,当教师学会蹲下身子以儿童视角看世界,她们惊喜地发现,幼儿园里处处都是课程,春天冒芽的小草、墙头垂下的南瓜、秋天泛黄的银杏……这些都引发了孩子们无数个“为什么”,成为信手拈来的园本课程载体。


正如海曙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臣所言:“如今,坚持儿童立场、关注儿童生活、重视儿童经验已成为海曙学前教育的行动指南。”在现代理念的引领下,让每一所幼儿园都成为优质园的追求正慢慢变为现实。



成长档案有了“私人订制”




两年前,海曙区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布《海曙区中小学品格教育指导纲要》。


拿到这份《指导纲要》,记者发现,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把学生的品格教育培养过程细分为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和初中段三个关键期,分别对应家国意识、专注有序、自理自信、团结友善等12种品格素养。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海曙人对“培养什么人”的区域答卷,也是他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个性化解读。


育人目标的清晰化、具体化,带来了学校德育的整体性变革。“我们将育人目标落小、落细,构建了完善的品格教育实施体系。”海曙区教育局原团工委书记、现办公室主任胡尧龙说。


由此撬动的另一项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就是,学校评价形式、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走向多元,更加关注教育中的“每一个”。


与品格教育几乎同步,海曙区启动了中小学生“阳光六色花”评价体系改革。“我们以红、蓝、绿、黄、紫、橙6种颜色,分别对应习惯与思想道德、态度与学业成绩、运动与身体健康、交往与心理健康、审美与艺术表现、特长与个性发展等6个评价维度。”海曙区教育局教科室的董一老师介绍说。


一个显著变化是,过去呆板的期末成绩单,被丰富多样、个性鲜明的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成长档案替代,既关注学习全过程,更加入了个性化元素。


当教育有了更多把“尺子”,教育的过程也变得更加美丽。


“传统的评价指向的是选拔和甄别,如今则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海曙中心小学副校长周静珠说,“一句话,评价即改善。”


观念的改变,引发评价方式创新。海小在课程评价中引入大数据管理,通过精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帮助学生和教师找到教学中的改善点。


“过去一到公布成绩时,师生们都‘压力山大’,现在都对成绩报告充满期待。”周静珠笑道。




宁波市实验幼儿园的混龄课程




在“阳光六色花“评价的基础上,海小推出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评价改革。拓展课程实施代币评价,攒够一定数额的代币,学生可以换取一次特殊权利或机会;德育活动实施“亮星评价”,从综合到分项的星级评定,让校园里星光熠熠;社会实践实行积分认证,从“海之梦”假期实践、研学旅行到校内实践岗位都予以整合,让成长历程清晰可见;校园活动实行展示评价,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提供的舞台上释放自我……


每到期末,学生们的成长记录袋里不仅仅是一份成绩报告,还有参加各项活动的证书、照片、作品……攒满了一大袋子,学生和家长个个眉开眼笑。


不用说,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都是他们成长全过程、全方位的完整记录。他们拿到手的,都是一份“私人订制”的个性十足的成长档案。


“通过评价改革,每个学生实现着化蛹为蝶的改变,成长中的酸甜苦辣都成为人生路上的精神养分。”宁波市李兴贵中学校长钱文君感慨道。


因为评价改革,如今的李兴贵中学也发生着一场“痛并快乐着”的变化。多年前,这里是全区最好的初中之一,但随着城市变迁,学校周围成了老城区,生源质量下降,教师结构老化,一度面临发展窘境。


痛定思痛,学校抓住评价体系改革契机开展“三礼”教育,从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幸福礼仪入手,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讨论,变禁止为引导,把‘三礼’教育变成一个个行为细节。”钱文君说。


当教育换了一种方式,变化随之而来。过去,教师总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教,如今因为多了一分赏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也变得可爱了。家长们也说,孩子学会了待人接物,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教育生态的改变,学校一定会重铸辉煌。”钱文君满怀信心。





特教学校成了师德教育基地




宁波市达敏学校是海曙区的一所“特殊”名校。要说特殊,毋庸置疑,这是一所培智学校,现有智障、脑瘫、自闭症等各种特殊孩子100多名。


这样的学校会是名校?是的,这同样无可争议。因为开展特殊学校社区融合教育,这里被专家称赞是“创造了全世界特殊教育事业的‘中国样本’”。日本特教专家到这里考察后连声赞叹说,“日本做不到的事情,竟然在中国做到了,还做得这么好”!


特殊学校社区融合教育,就是让特殊孩子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超市、银行、餐厅等生活场所,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从生活中学习。


“让这些孩子学会生存,远比让他们知道1+1=2更重要。”达敏学校副校长陆雪萍说。最初开展社区融合教育,困难重重,社区内的单位都不支持,人们看见特殊孩子纷纷躲着走。


为此,达敏学校成立了教育协作理事会,由教育部门和残联牵头,把区内的医院、银行、商城等都发展为理事单位,构建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的模式。这样,全区的各个社区都成了教学的资源。经过多年努力,特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增强,自信地融入社区。各单位和老百姓也学会了接纳他们,整个社区成了特殊孩子生活的“友好界面”。




海曙区举办头脑奥林匹克赛




达敏学校的事迹经全国媒体报道后引发轰动,感动了许多人,这里也因此成为全国特殊教育的一面旗帜。


如今,达敏学校又被赋予了一份特殊的使命和责任。从几年前开始,这里成为海曙区新教师的师德教育基地,凡是全区新录用的教师在上岗前都要到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和见习。


“一周内,新教师要接受特殊教育知识,然后通过教育教学观摩,参与特殊学生的班级管理,从如厕管理、就餐管理到社区学习,都要全程参与。”达敏学校教师姚俊介绍说。


对新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职业考验。一走进达敏学校,看到这么多特殊孩子,他们往往吓一跳。再看到特殊学校教师的工作,他们既震撼又敬佩。这些教师长年累月与特殊孩子相伴,还这样有爱心、有耐心,这是何等不易啊!


等到一周后离开时,几乎所有的新教师都已经和特殊孩子们结下了难舍的情谊,也从特殊学校的师生身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感动。

可想而知,当这些新教师走进普通学校,看着身体健全的孩子,内心的感恩也就油然而生。能够教育这些正常的孩子,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充满爱心地面对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


新教师们的另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面对特殊孩子。如今,随班就读成为特殊教育的一大趋势,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接纳、引导、教育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也是普通学校教师的必修课。


为此,海曙区以达敏学校为培训基地,为全区学校开展特殊支援教师的技能培训。区里要求,凡是接收特殊孩子就读的普通学校,必须配备相应的特殊支援教师。特殊支援教师上岗前,都要在达敏学校接受培训。


因为转变了管理思路,一所特殊学校不仅没有为教育“拖后腿”,反而成了难得的师德师能教育基地。


在海曙区,从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出发,诸如此类的管理新举措还有许多。教师工作中的问题与劣势,经过制度创新,往往成了改革的着力点。


以往,教师不愿当班主任,在海曙也是令人头痛的“教育通病”。问题怎么解决呢?从2015年开始,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一系列新规:评选骨干班主任和名班主任,与学科骨干、学科名师享有一样的奖励津贴。建立班主任梯级管理制度,梯级直接与绩效挂钩。鼓励教师长期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满30年的教师授予“功勋班主任”称号,隆重予以表彰奖励。实施班主任分层培训,支持班主任可持续发展。


看得出,这几项新规招招直抵问题的要害,真正激发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与荣誉感,也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打通城乡教育的“任督二脉”




2016年9月,已经被媒体称为进入“高位均衡时代”的海曙教育,陡然间迎来一场新的挑战。经国务院批准,宁波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属鄞州区的9个乡镇和街道并入海曙区。


随着区划调整完成,海曙“变大”了,教育体量也倍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25所增至64所,幼儿园由45所增至119所,在编教师数也由原来的1700多人上升到4600多人。


问题是,作为宁波主城区,海曙原为单一的城区,是全市的“教育高地”。如今辖区内既有街道也有乡镇,这意味着海曙从此有了乡村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是原有的优质教育资源被稀释,还是城乡携手实现优质均衡?这是需要用行动回答的一份教育答卷。




海曙区中小学“六色花”综合素质




一年多过去了,令海曙教育人自豪的是,面对区划调整带来的教育“遭遇战”,面对各种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我们通过五项工程的实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中心区学校和西片区学校的融合进度,做强‘大教育’,实现‘新跨越’。”郁建军告诉记者。虽然笑称自己是“救火队长”,上任以来一直奔走在一线,但在他心里有一本账,从学校(幼儿园)合作结对、干部教师素养提升、城乡教师交流轮岗、信息化水平提升到教育公平保障,一件件实事工程都在逐一落实。


这其中,最具决定性因素的毫无疑问是“人”,是校长和教师。对海曙教育来说,抓住了校长和教师这个关键,就可以打通城乡教育融合的“任督二脉”。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行政区划调整后,海曙区教育局迅速出台了推动城乡教师交流的一系列文件。文件背后显示出一种坚定的态度: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了头等大事,城乡教育发展要“一盘棋”考虑。


在“一揽子”的政策文件中,有几项举措相当“给力”。新招录的大学毕业生先在城区优质学校顶岗培养,经过1-3年培养成才后再回原聘任单位任教;区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师交流奖励,或按月发放津贴,或年度考核奖励;同时,各级各类骨干教师评选,优先向农村学校倾斜。


让教师们最振奋的是,区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实施后备干部梯队培养工程方案,从西片区的乡镇学校选拔了19位正校级后备干部、23位副校级后备干部、31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和打造。


这既是一副“镇静剂”,又是一支“强心针”,区教育局用实际行动表明,对于乡镇学校和薄弱学校不仅给予平等待遇,而且“高看一眼”。

人们常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近年来,海曙区通过校长的有序交流,激发乡镇学校的办学活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现任镇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的陈雁,先后在多所学校任职,担任集团“掌门人”后,她在集团的4所学校内实行管理互融、资源互享、教研互联、学生互动、质量共评。陈雁利用自己的“人脉”,请来了市里的名师到集团组建名师工作室,引领集团教师专业发展。一年多时间,整个集团的教育质量大有起色。


原为宁波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的黄铁成被提拔为广济中心小学校长后,把在实验小学开展的创客教育带到了新学校。如今,广济中心小学也成立了教育集团,小学创客教育也成为他们的一块教育招牌。



海曙区随班就读学生运动会




像这样,因为有了一位好校长,迅速盘活一所学校乃至一个教育集团,为海曙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同样让乡镇学校教师感动的是,区教育局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组织全区7位特级教师成立“特级教师乡村工作室”,每位特级教师包干一个乡镇,用他们的新理念、新方法成为乡村学校教师的“贴身导师”。

“像我虽然做了校长,也要在乡镇成立‘特级教师乡村工作室’。”薛瑞芬笑道,“说实话,本校教师都很少有机会听我上课、听我指导,但现在,乡镇教师反倒有了更多机会和我一起进行教学研讨。”


“粗略统计,7位特级教师到乡镇成立工作室,可以直接带动800多位乡村教师,相当于近一半的乡村教师受益。”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赵红说。


从海曙人的这些举措中,清晰地显现了一条现代教育治理理念,那就是全力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切实转变政府作风,把“扶弱”作为施政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公平。


也因此,这些务实、创新之举,让人既由衷振奋又备受感动。

正如郁建军在采访的最后朴实而真诚的一句话:“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让城里和乡村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学有良教’,这是我们的服务宗旨,也是我们的应尽职责。”





集团总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软件园5号楼303室
华中运营中心: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亚新广场B座1710室
会员登录
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